借阅:6 收藏:0

:死亡 Death open yale courses /(美)谢利·卡根(Shelly Kagan)著 ;贝小戎,蔡健仪,庞洋译

ISBN/ISSN:978-7-5502-2739-2

中图分类号:B086-49

其他题名:死亡

出版: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4

并列题名:Death open yale courses

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主要内容为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谢利·卡根为本科学生讲述生命和死亡的本质,以及死亡对普通人和哲学家意味着什么的终极问题。在本书中,谢利·卡根教授讲述了死亡真的是完结吗、它有那么糟糕吗、为什么说不朽是件坏的事情、我们终将死掉这个事实,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生存方式等问题。本书涉及的课程是备受关注的耶鲁大学公开课的代表,在网络上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本书内容是一个关于人的本质的研讨会,涉及哲学和文化等诸多领域。

责任者:卡根 ,谢利 ((Kagan, Shelly)) 4著 贝小戎 4译 蔡健仪 4译 庞洋 9pang yang 4译

载体形态:356页 ;24cm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有件事是确定无疑的:最终我们都会死亡。
    但我们真的相信自己会死吗?
    人是否有不朽的灵魂?
    死亡是生命的真正终结吗?
    如果死后不再存在,死亡就是全然的坏事吗?
    永生是值得期待的吗?
    在某些情况下放弃生命是否可能合理并符合道德?
    对死亡的恐惧是明智的吗?
    如何面对“终有一死”这个无法违背的事实?
    死亡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由于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致使人类获得形而上学的见解,并由此得到一种慰藉。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主要即为针对这种目的而发,以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作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叔本华对死亡哲学的阐述,对本书来说至为贴切。死亡虽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编辑推荐】
    ★ 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三大公开课之一,总点击量超过数亿次。
    ★ 最像顽童的耶鲁大学教授谢利·卡根,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讲台上和大家侃侃而谈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明星教授”。
    ★ 死亡是“生的局限性”,是生命的参照物,唯有了解死亡,生命的可贵才能彰显。直面死亡、思考死亡,就是思考人生。

    死亡是我们最重要的课题,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指向终点,我们每一天都离终点更近一些,这是在所有形式的生命体中,最为确定无疑的事。
    但死亡又不是个令人愉快的话题,我们会试着把它抛诸脑后。有多少次我们会停下来想一想,我们不过在这个世界上短暂停留,离去后就不再复返?我们惯常把自己置于“不死的幻象”中,或用一些未经深思的观点来作为慰藉或者避风港。
    作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三大公开课之一,谢利·卡根教授的《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就是一个挑战,挑战习以为常的观点,挑战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对死亡视而不见的习性,挑战看似有道理实则未经论证的逻辑,挑战思考上的舒适区,邀请我们系统而理性地思考死亡和生命的真相。
    理性的死亡意识能带来积极的生命意识和人生态度。作为哲学史上第一位医治“死亡创伤”的人,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提出,要在死亡未到来时好好地活,当死亡到来时好好地死:要习惯于相信死亡是一件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因为一切善恶吉凶都在感觉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因为这个缘故,正确地认识到死亡与我们无干,便使我们对于人生有死这件事愉快起来,这种认识并不是给人生增加上无尽的时间,而是把我们从对于不死的渴望中解放了出来。一个人如果正确地了解到终止生存并没有什么可怕,对于他而言,活着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豆瓣作者简介:

    谢利·卡根,耶鲁大学哲学教授(Clark Professor of Philosophy)。198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在1995年到耶鲁大学任教之前,他曾任教于匹兹堡大学和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
    谢利·卡根教授在耶鲁大学教授的课程《哲学:死亡》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也是网易公开课最早的人气课程。
    在公开课视频上,卡根教授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课桌上,坐在讲台上和一班年轻人大谈生命和死亡的本质,手舞足蹈,状如孩童,侃侃而谈的形象深入人心,被称为“大仙”,因其缜密的逻辑性和感染力,倍受追捧。

    目录:

    第 一 章  思考死亡
    第 二 章  二元论和物理主义
    第 三 章  灵魂存在的论证
    第 四 章  笛卡尔的论证
    第 五 章  柏拉图:关于灵魂的不朽
    第 六 章  个人同一性
    第 七 章  两种理论之间的选择
    第 八 章  死亡的本质
    第 九 章  关于死亡的两个惊人言论
    第 十 章  死亡的坏处
    第十一章  永生
    第十二章  生命的价值
    第十三章  死亡的其他特征
    第十四章  面对死亡而活
    第十五章  自杀
    第十六章  结论:寄语
    致  谢
    推荐阅读

    分馆名 馆藏部门 物理位置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馆员代借
    A 北哲学图书阅览室(三楼东) 北东三楼 1158853 B086-49/K121 1158853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马列毛哲阅览室(长安) 南区馆C座4层西 1158854 B086-49/K121 1158854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综合典藏书库(长安) 1158852 B086-49/K121 1158852 在架库本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605244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