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大师的死亡笔记 /孙胜杰著
ISBN/ISSN:978-7-5609-8593-0
中图分类号:B086-49
其他题名:哲学大师的死亡笔记
出版: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3
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人的一生,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讳的话题。人活着,就要认真地活;人走了,便要洒脱地走。只有坦然面对生死,超越生死,才能使你的一生变得丰富而长久。真正属灵的人,都是真正活在永恒里的人。
责任者:孙胜杰 4著
载体形态:297页 ;21cm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众多哲学家对“生与死”终极话题的思考。
哲学家告诉人们:在何时何地死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死亡。
我们知道死亡会来临,我们等待着它。
在等待死亡的过程中,如何活得更充实、更浪漫?
当一个人有能力时,是否可以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关于死亡,哲学家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观点和做法。但他们也不是超脱凡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们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兴趣和弱点,也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每一位哲学家都是一个神秘故事的作者。
豆瓣作者简介:
孙胜杰:女,黑龙江人,兰州大学博士,擅长社科类图书的写作与翻译工作。 已出版《成吉思汗传》一书。
目录:
第一章 生命的终极思索
第一节 赫拉克利特:死亡是醒时所看见的一切2
第二节 德谟克利特: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体7
第三节 奥古斯丁:天主负担了我们的死亡14
第四节 苏格拉底: 死可能比生更好22
第五节 伊壁鸠鲁:死亡是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30
第六节 柏拉图:死亡是灵魂从身体的开释36
第七节 亚里士多德:神圣理性不死42
第八节 奥勒留:以愉快的心情等待着死亡50
第二章 死亡尽是力量的喷薄
第一节 塞涅卡:只有在死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生58
第二节 阿奎那:人在尘世生活之后还有命运64
第三节 笛卡儿:我们的灵魂比身体更经久71
第四节 康德:想得多做得多活得久77
第五节 第欧根尼:好好活着,因为我们
会死很久82
第六节 黑格尔:死亡是对上帝之爱的
最高行为89
第七节 斯宾诺莎:自由人的智慧不是默思死
而是默思生97
第八节 卢梭:憎恶死亡是人的天性103
第三章 死亡的角落是围城
第一节 费尔巴哈:死亡是生命的最后表露114
第二节 叔本华: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120
第三节 海德格尔:死亡是最本己的可能性128
第四节 柏格森:死后继续存在非常可能138
第五节 克尔凯郭尔:与死亡携手反对生命148
第六节 尼采:一切决定性的东西都
在逆境中诞生155
第七节 荣格:死亡是生命的部分转换162
第四章 死神的脸庞总微笑
第一节 卢森堡:我愿变成一支两头点燃的蜡烛174
第二节 韦伊:生于他人的苦难死于自己的痛苦183
第三节 波伏娃:死是人比神更强大的地方190
第四节 莎乐美: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196
第五节 桑塔格:死亡是对人性的否定206
第六节 海伦·聂尔宁:安然告别挚爱美好人生213
第七节 法拉奇:没有后代而死等于死了两次223
第八节 萨特:人的死亡和出生一样是荒谬的233
第五章 对死亡的虔诚面对
第一节 罗素:让死亡的恐惧缠住心是一种奴役242
第二节 狄德罗:活要充实死要愉快248
第三节 王国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256
第四节 李叔同:悲欣交集264
第五节 梁漱溟:不求生不求死顺其自然273
第六节 季羡林:面对死亡不饮恨不吞声282
第七节 傅伟勋:生命的尊严与死亡的尊严291
后 记297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60121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