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1 收藏:0

:张彭春与《世界人权宣言》 /化国宇著

ISBN/ISSN:978-7-5620-6023-9

丛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文库

中图分类号:K825.46=71

其他题名:张彭春与《世界人权宣言》

出版: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

简介:张彭春将儒家精神引入了《世界人权宣言》。在《宣言》的起草过程中, 有一个中国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通过他, 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杰出的中国人权活动家张彭春。本书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人权活动家张彭春对于世界人权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责任者:化国宇 (1987-) 著

载体形态:270页 ;21cm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国际人权事业的中国贡献:张彭春与〈世界人权宣言〉》研究的主题是人权活动家张彭春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从整体框架来看,《国际人权事业的中国贡献:张彭春与》除导论外,共分为六章。其中,导论主要说明《国际人权事业的中国贡献:张彭春与》的选题依据和研究进路;前两章以张彭春的个人生平为线索,集中论述其作为人权活动家的基本素养及其来源;后面三章以《宣言》起草的历史为线索,着重分析张彭春在其中的作用和贡献;第六章则是总结本研究给予的启示,提倡在如今的人权研究和建设中重视儒家传统的作用。

    豆瓣作者简介:

    化国宇,男,1987年生,山东临沂人。中国人民大学和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联合培养法学博士,北京市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会员,欧洲中国法研究协会会员。曾担任csscI来源集刊《人大法律评论》主编。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法理学和比较法学课程。研究兴趣为法理学、人权法学和警察法学。
    著有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各类著作10余部。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法国驻华大使馆资助,赴巴黎第一大学研修,学习14门欧洲法和法国法课程,期间受邀造访法国最高法院、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国际商会以及法兰西学院等机构。

    目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文库总序
    序言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的进路
    一、文献依据
    二、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第一章 张彭春生平及其贡献概述
    第一节 张彭春传略
    第二节 “中国话剧先行者”张彭春在戏剧文学方面的贡献
    第三节 “创立南大的计划人”张彭春与教育
    一、开创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功臣
    二、提倡和积极推动新式教育
    三、海外讲学,传播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
    第四节 张彭春的外交和人权活动
    一、民族外交抗击帝国主义和日本侵华
    二、人权活动推进国际人权事业
    第二章 张彭春的人权素养及其来源
    第一节 良好完整的中西方教育背景
    一、来源于中式教育的儒家与中国传统观念
    二、西式教育与约翰·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
    第二节 戏剧家的人文精神
    一、中西戏剧中的人文旨趣
    二、张彭春的人文戏剧观
    第三节 教育家的“公民”教育理念
    一、张彭春论教育与道德
    二、张彭春论教育与民主制度
    三、张彭春论教育与权利、自由
    第四节 外交、人权活动的经历加深对人权内涵的领悟
    一、弱国外交中形成的爱国主义集体人权观
    二、接触多元文化形成多元人权观
    第五节 总结:教育、戏剧和外交的历练造就了人权活动家
    第三章 《世界人权宣言》起草与张彭春的参与始末
    第一节 《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背景、内容、意义及法律地位
    一、《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背景和意义
    二、《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三、《世界人权宣言》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起草《世界人权宣言》的国际准备与法理依据
    一、二战期间涉及权利与自由的重要宣言与国际法文件
    二、《联合国宪章》——起草《宣言》的法理依据
    第三节 中国等成员国、非政府组织及普通民众对《世界人权宣言》起草的推动
    一、中国督促联合国重视人权
    二、拉美国家、非政府组织、民众群体和个人积极推动《宣言》起草
    第四节 张彭春参与《世界人权宣言》起草始末
    一、张彭春与他的同事们:人权委员会及起草委员会的创建
    二、《世界人权宣言》草案的形成与通过
    第四章 张彭春对《世界人权宣言》起草的贡献
    第一节 坚持《世界人权宣言》的普遍性质
    一、主张人权的主体是全人类
    二、接纳普遍人权观念但摒弃西方中心主义
    三、抛弃人权哲学纷争,秉持宗教宽容理念
    第二节 明确《世界人权宣言》法律性质及国际人权法案基本结构
    第三节 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提出可行的起草方案
    第四节 运用具有中国智慧的外交策略推动起草进程
    一、不失时机地使用中国谚语,运用中国式幽默和机智打破僵局
    二、倡导和谐,注重协商
    三、审时度势,搁置争议
    四、在《宣言》中运用概括性语言和兜底性措辞统摄各方意见
    第五节 提交中国版的《宣言》草案,并承担《宣言》最初中文版本的翻译工作
    第六节 总结
    第五章 张彭春对《世界人权宣言》具体条款形成的影响
    第一节 提议增加序言部分并阐明《宣言》的教育意义
    第二节 对《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的影响
    一、提出增加“尊严平等”的表述
    二、将儒家的“仁”作为人权的理论基础之一
    三、坚持第1条不应被并人序言
    第三节 对涉公民政治权利的条款的影响
    一、强调种族平等,区分“不歧视原则”与“法律前平等权”(第2条、第7条)
    二、简化“法律人格”术语的表达(第6条)
    三、明确“庇护”的双重权利内涵——寻求庇护与授予庇护(第14条)
    四、精减集会和结社自由条款(第20条)
    五、强调“平等参与公共事务权”(第2l条第2款)
    第四节 对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条款的影响
    一、完善休息与闲暇权条款(第24条)
    二、增加生活水准权利中的解释胜表述并改进受特殊照顾的主体的措辞(第25条)
    三、主导受教育权条款的话语权,多次提出完善建议(第26条)
    第五节 总结
    第六章 儒家传统与人权——来自张彭春的启示
    第一节 中国为何能够贡献于《世界人权宣言》
    第二节 张彭春如何将儒家思想融入《世界人权宣言》
    第三节 如何看待儒家传统与当代人权建设(代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张彭春年表
    附录二 1948年联合国大会第217号决议版《世界人权宣言》(张彭春等译)
    附录三 张彭春博士论文中所附“有关现代化发展主要训练课程精选书目”
    附录四 《游美同学录》(北京清华学校编)中张彭春档案影印
    附录五 1948年5月中国代表团提交的中国版《世界人权宣言》草案
    参考文献
    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物理位置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馆员代借
    A 历史艺术阅览室(长安) 南区馆B座4层 1246897 K825.46=71/Z278 1246897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历史艺术阅览室(长安) 南区馆B座4层 1246898 K825.46=71/Z278 1246898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历史艺术阅览室(长安) 南区馆B座4层 1246896 K825.46=71/Z278 1246896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国际法研究中心图书馆(研究生三楼) 研究生三楼 I008789 K825.46=71/Z278 I008789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国际法研究中心图书馆(研究生三楼) 研究生三楼 I008957 K825.46=71/Z278 I008957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673304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