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3 收藏:0

/丁明俊等著

ISBN/ISSN:978-7-5161-3034-6

中图分类号:B969.2

出版: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简介:本书采用宗教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我国伊斯兰教组织形态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深入到我国西北甘、宁、青等地清真寺、拱北、道堂等伊斯兰教活动场所,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拜访门宦主持人、清真寺阿訇、道堂管理者,参与一些门宦大型“尔曼力”活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重点对我国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门宦的组织形态、门宦教权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拱北经济运行、清真寺组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宗教职业人员在宗教组织活动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责任者:丁明俊 4著

载体形态:372页 ;24cm

附注:北方民族大学学术文库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采用宗教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我国伊斯兰教组织形态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深入到我国西北甘、宁、青等地清真寺、拱北、道堂等伊斯兰教活动场所,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拜访门宦主持人、清真寺阿訇、道堂管理者,参与一些门宦大型“尔曼力”活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重点对我国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门宦的组织形态、门宦教权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拱北经济运行、清真寺组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宗教职业人员在宗教组织活动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豆瓣作者简介:

    丁明俊,回族,北方民族大学回族与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宁夏大学民族社会学博士。1997-2001年任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副所长、《回族研究》编辑部主任。2001-2006年任《北方民族大学学报》主编、编辑部主任。2006-2011年4月任北方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中国回族学会副秘书长、宁夏回族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工作,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有《马福祥传》(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回族学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边缘穆斯林族群的人类学考察》(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主持完成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蒙藏等民族地区的伊斯兰教研究》。本书为作者主持完成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的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最终成果。现主持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近代回族新文化运动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宗教组织特征
    二 宗教组织与宗教仪式
    三 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组织类型及运行机制
    四 清政府处理新生教派门宦的政策及其教训
    五 近现代伊斯兰教派门宦组织的社会变迁
    第二章 中国伊斯兰教组织构成要素及特点
    一 清真寺为中心的教坊组织制度形成与演变
    二 以拱北为中心的门宦组织特点
    三 教派门宦组织
    四 伊斯兰教教派门宦不同仪式、符号的区分功能
    五 苏非门宦功修仪式
    第三章 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组织形态的演变
    一 国外苏非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 苏非思想与元代的“迭里威士”
    三 经堂教育与汉文译著活动为苏非思想大规模传播提供了理论准备
    四 新疆依禅派及伊玛目·冉巴尼派对西北门宦的影响
    五 西北伊斯兰教门宦的组织制度
    第四章 门宦教权结构演变及其运行
    一 “门宦”制度的形成及演变
    二 北庄门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门宦教权体制的形成
    一 苏非导师产生的理论根源
    二 苏非导师产生的社会根源
    三 从苏非教团向门宦制度的演变
    第六章 门宦教权体制的结构及其运营
    一 门宦教权体制的结构
    二 变迁后的门宦教权体制结构
    三 门宦教权体制的运营
    第七章 门宦制度的社会功能
    一 门宦制度的正向社会功能
    二 门宦制度的负向社会功能
    第八章 哲赫忍耶门宦的经济主张与社会实践
    一 马明心的经济主张与哲赫忍耶教团组织的创立
    二 哲赫忍耶寺院经济形成及教权组织的高度集中
    三 金积堡的衰落与宣化冈教权中心的形成
    四 宣化冈拱北的组织结构
    第九章 宣化冈拱北经营的主要产业类型
    一 农业经济是宣化冈经济的基础
    二 商业是宣化冈的主体经营形式
    三 林业是宣化冈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
    四 畜牧业是宣化冈经济的有益补充
    第十章 哲赫忍耶宣化冈经济支出与消费
    一 宣化冈拱北内部日常生活消费
    二 修建宗教设施的相关支出
    三 “尔麦力”活动支出
    四 教育投资
    五 社会救助及捐助
    六 对外交往产生的费用
    七 宣化冈寺院公产与家族私产关系及演变
    第十一章 哲赫忍耶宣化冈经济发展原因分析
    一 有利的政治环境
    二 伊斯兰教经济思想的指导
    三 清政府“善后”经济措施
    四 李得仓等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
    五 马元章的个人作用
    第十二章 哲赫忍耶宣化冈经济功能分析
    一 宣化冈经济的正向功能
    二 宣化冈经济的负向功能
    第十三章 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的组织运行
    一 大拱北门宦教权组织体系的形成
    二 大拱北门宦的组织机构
    三 大拱北门宦教权传承方式
    四 大拱北门宦经济运行
    第十四章 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的宗教实践
    一 大拱北门宦的宗教教理特征
    二 大拱北门宦的宗教礼仪
    三 大拱北门宦教民的宗教生活
    第十五章 马启西与西道堂“大家庭”的组织形成
    一 马启西与西道堂的创建
    二 马启西西道堂思想及其渊源
    三 西道堂“大家庭”组织结构
    第十六章 西道堂“大家庭”组织的社会实践
    一 西道堂商业经济活动
    二 西道堂在农、林、牧、副方面的经营
    三 西道堂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四 西道堂的对外交往
    五 西道堂重视民族关系的和谐
    六 新中国成立后西道堂的适应与“大家庭”的解体
    第十七章 伊赫瓦尼教派“海乙制”形成及组织特点
    一 “海乙制”的早期历史及其演变
    二 马万福与伊赫瓦尼教派的创立
    三 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军人与“海乙制”的兴衰
    四 临夏州伊赫瓦尼教派基本情况及主要社会公益活动
    第十八章 我国伊斯兰教组织与慈善事业
    一 我国伊斯兰教早期慈善组织
    二 现当代伊斯兰教慈善事业的特点
    三 伊斯兰教慈善事业组织形式
    四 全国各地穆斯林对地震灾区捐助纪实
    第十九章 中华民国时期回族社团组织及功能
    一 社会转型及回族社团的创建与发展
    二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及其主要活动
    三 大力发展回族文化教育事业
    四 代为地方回民申诉
    五 整顿清真食品市场
    六 创办报纸杂志
    七 组织回族群众抗议侮教、表达政治诉求
    八 对近现代穆斯林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第二十章 甘宁青拱北及大型“尔麦力”组织活动调研
    一 甘肃临夏、甘南及青海等地伊斯兰教拱北调研
    二 宁夏同心洪岗子拱北调研
    三 宁夏吴忠哲赫忍耶板桥道堂、鸿乐府道堂调研
    四 宁夏海原韭菜坪门宦调研
    附录
    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物理位置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馆员代借
    A B9阅览室(长安) 1157541 B969.2/D338 1157541 在架库本
    A B9阅览室(长安) 1157543 B969.2/D338 1157543 在架库本
    A B9阅览室(长安) 1157542 B969.2/D338 1157542 在架库本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450015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