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47 收藏:1

  • 诉讼程序研究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法学名篇小文丛?程序正义理论》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豆瓣作者简介:

    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任教。
    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础理论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
    《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4);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6);
    《看得见的正义》(2000);
    《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
    《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7);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7)。
    《论法学研究方法》(2009)。
    曾获得多项学术奖励。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目录:

    程序正义理论之梦(代序言)第一章 程序正义理论的兴起 第一节 程序与程序的正当性 第二节 程序正义观念的起源 第三节 纯粹的程序正义:罗尔斯的分析 第四节 程序正义与当代的程序价值理论 第五节 研究程序正义问题的必要性第二章 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 第一节 绝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 第二节 相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 第三节 程序本位主义理论 第四节 经济效益主义程序理论 第五节 对四种程序价值理论的评价第三章 程序正义价值及其局限性 第一节 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 第二节 程序正义与其他正义形态的关系 第三节 程序正义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为什么要坚持程序正义 第五节 程序正义的限度第四章 程序正义与其他诸价值的关系——以刑事审判程序为范例的分析 第一节 法律程序价值概说 第二节 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程序的正义性 第三节 法律程序的外在价值——程序的工具性 第四节 法律程序的次级价值——程序的经济性 第五节 程序诸价值之间的关系第五章 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 第一节 “程序价值”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程序价值”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程序价值”与好结果效能的关系 第四节 通过法律实现“程序价值” 第五节 评价第六章 程序正义的理论基础——兼评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 第一节 什么是尊严理论 第二节 尊严价值的内容 第三节 对尊严理论的论证 第四节 评论第七章 走向综合性程序价值理论——贝勒斯程序正义理论述评 第一节 评价法律程序的价值标准 第二节 “内在价值”的性质和意义 第三节 对传统程序原则的总结和论证 第四节 适用程序正义原则的主要标准 第五节 评价参考文献索引

    分馆名 馆藏部门 物理位置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馆员代借
    A 北法律图书阅览室(后二、三层) 北后二三楼 1043765 D915.180.4/C341 1043765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政法第二阅览室(长安) 南区馆A座3层 1043768 D915.180.4/C341 1043768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政法第二阅览室(长安) 南区馆A座3层 1043767 D915.180.4/C341 1043767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综合典藏书库(长安) C座6楼 1043764 D915.180.4/C341 1043764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七楼书库(长安B座) B座七楼,法律书库 1043766 D915.180.4/C341 1043766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664557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