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27 收藏:0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由“补篇”和“前著”组成。
    “补篇”揭示了中国上古思想史的最大秘密:“巫”的基本特质通由“巫君合一”“政教合一”的途径,直接理性化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大传统的根本特色。巫的特质在中国大传统中,以理性化的形式坚固保存、延续下来,成为解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钥匙所在。“前著”则从剖析孔子的仁学开始,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认为血缘、心理、人道、人格为四大因素,孟、苟从内外两方展升为光辉的个体人格和伟大的人类特征,而以“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为总精神。在此前提的贯穿下,渐次论述了自先秦到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
    李泽厚认为,中国文明有两大征候特别重要,一是以血缘宗法家族为纽带的氏族体制,一是理性化了的巫史传统。两者紧密相连,结成一体,并长久以各种形态延续至今。《新版》增补了李氏有关巫史传统的重要论述,从源头上探寻中国文化之奥秘。

    豆瓣作者简介: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经代代相传,长久地浸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论、活动当中了。对孔子、《论语》和儒学,似乎还要做另一种工作,就是对这一“半宗教半哲学”的文化精髓既解构又重建的工作。培育人性感情、了解和区分宗教性私德与社会公德、重视和把握个体命运的偶然,乃《论语今读》的重点。

    分馆名 馆藏部门 物理位置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馆员代借
    A 北区典藏阅览室(西二、三层) 0999831 B2/L336 0999831 在库阅览
    A 中文过刊库(长安) 南校区 0999833 B2/L336 0999833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中文过刊库(长安) 南校区 1054296 B2/L336 1054296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马列毛哲阅览室(长安) 南区馆C座4层西 0999832 B2/L336 0999832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 南区5号教学楼5楼 B000257 B2/L336 B000257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479994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