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3 收藏:0

  • 哲学思想--法国--17世纪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译后记:
    1996年的时候,我想读点儿希腊和关于希腊的书,就去向我的师友陈嘉映先生请教。他从书柜的一个角落里拿出一本旧得发黄、带着一股霉味儿的小书,推荐给我,说这是他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过几年便要拿出来读一读。我拿过来一翻,纸有些发脆,书脊也一下裂开了,便笑着说,不是古希腊人印的吧。
    书虽然旧了,但是作者的观点却并不过时。读完第一章,便觉得非常喜欢。作者的独到的观点和优美的语言读了让人心潮涌动。读完之后,觉得理解得不够透彻,就想到把它翻译一遍,这样一则可以加深理解,二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锻炼,还可以仔细地欣赏作者带有希腊风格的优美的文风。当时的想法不过是自己译着玩儿,没有想到拿来出版,所以译得不很仔细,遇到难的地方就跳过去了,这样也直到1997年10月才译完,以后就放在那里,没有再理会。后来和朋友于奇聊天的时候说起这本书,她问我是否想出版。想了想,觉得我的译笔虽然粗糙,但不读原文的读者大体上还是可以通过我这粗糙的译文体会到作者深邃的洞察力和不同寻常的思维,也许还能多少领悟到作者那种希腊式的思想情绪和那种希腊式的优雅、清晰、简洁、热情的笔触。于是又重新校译,把没有翻译的地方不上,一些引文找来名家的译文,一时找不到的,就不揣鄙陋,自行译出。书中的人名和地名多依通用的译名,有几个无处可查的,只好自己音译,以后查到,再行改正。
    校译过程中曾经参考了徐齐平先生的译本,在此表示感谢。不少章节承陈嘉映先生阅过,指出了一些错误,在此一并致谢。对这些年来一直关心、帮助我的朋友,我也想把这部译作当做一次作业交上去。另外,也把它算作是对在北大蔚秀园一段日子的纪念。译者才疏学浅,译的不对或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指正。
    2001年3月29日于北京垂杨柳

    豆瓣作者简介:

    依迪丝·汉密尔顿(1867-1963)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普及家”(不列颠百科全书语)。早年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阅读拉丁文和希腊文典籍是她一生的爱好。她在慕尼黑大学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成为在慕尼黑大学求学的第一位女性。她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写作。著作有:《希腊精神》《罗马精神》《以色列的先知》《希腊文学的伟大时代》《神话》《真理的见证:基督及其诠释者》《上帝的代言人》和《希腊的回声》。

    目录:

    《西方哲学史》 上,(英)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中,(英)罗素
    《西方哲学史》下,(英)罗素
    《人类的知识》上,(英)罗素
    《人类的知识》下,(英)罗素
    《道德情操》,(英)亚当·斯密
    《思想录》上,(法)帕斯卡尔
    《思想录》下,(法)帕斯卡尔
    《思想的锋芒》上,(美)布尔迪
    《思想的锋芒》下,(美)布尔迪
    《希腊思想》,(德)汉密尔顿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探询历史》, (美) 纳斯
    《美学》,(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文化哲学·哲学问题》,(德)卡西尔

    分馆名 馆藏部门 物理位置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馆员代借
    A 北区典藏阅览室(西二、三层) 0819018 B565.23/P129 0819018 在库阅览
    A 中文过刊库(长安) 南校区 0819019 B565.23/P129 0819019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马列毛哲阅览室(长安) 南区馆C座4层西 0819020 B565.23/P129 0819020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77941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